快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一章 巳正(1/5)

无数黑骑在远处来回驰骋。

远处长河之上, 一轮浑圆的血色落日;孤城城中, 狼烟正直直刺向昏黄的天空。

天宝三载,元月十四日,巳正。

长安,长安县,西市。

春寒料峭,阳光灿然。

此时的长安城上空万里无云,今日应该是个好天气。

随着一阵嘎吱声,西市的两扇厚重坊门被缓缓推开,一面开明兽旗高高悬在门楣正中。

外面的大街上早已聚集了十几支骆队。

他们一看到旗子挂出,立刻喧腾起来。

伙计们用牛皮小鞭把卧在地上的一头头骆驼赶起来,点数货箱,呼唤同伴,异国口音的叫嚷声此起彼伏。

这是最后一批在上元节前抵达长安的胡商队。

他们从遥远的拂林、波斯等地出发,日夜兼程,就为了能赶上这个长安最重要的节日。

要知道,从今晚开始,上元灯会要持续足足三夜,大唐的达官贵人们花起钱来,可是毫不手软。

西市署的署吏们一手持簿,一手持笔,站在西市西入口的两侧,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查验通关文牒和货物。

今天日子特殊,西市比平时提前半个时辰开启。

这些署吏都想赶快完成工作,回家过节去,查验速度不觉快了几分。

一位老吏飞快地为一队波斯客商做完登记,然后对排在后面的人招招手。

一个穿双翻领栗色短袍的胡商走过来,把过所双手呈上。

老吏接过去看了一眼,顿时愣住了。

这份过所本身无懈可击。

申请者叫作曹破延,粟特人,来自康国。

这次来到长安一共带了十五个伴当、十五峰骆驼和一匹公马,携带的货物是三十条羊毛毡毯和杂色皮货,一路关津都有守官的勘过签押。

问题不在过所,而在货物。

老吏做这一行已有二十年,见过的商队和货物太多了,早练就了一双犀利如鹘鹰的眼睛。

十六个人,却只运来这么点货物,均摊下来成本得多高?何况长安已是开春,毡毯行情走低。

这些货就算全出手,只怕连往返的开销都盖不住&mdash&mdash万里长路上,哪有这么蠢的商人? 老吏不由得皱起眉头,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胡商。

曹破延大约三十岁,高鼻深目,瘦削的下颌留着一圈硬邦邦的络腮黑胡,像是一把硬鬃毛刷。

如果算上他头戴的白尖毡帽,整个人得有七尺多高。

老吏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,曹破延一一回答。

他的唐话很生硬,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词,脸上一直冷冷的没有笑容,完全不像个商人。

老吏注意到,这家伙在答话时右手总是不自觉地去摸腰间。

这是握惯武器的动作,可惜现在他的腰带上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铜钩。

出于安全考虑,所有商人的随身利器在进城时就被城门监收缴了,要出城时才会交归。

老吏不动声色地放下笔簿,围着曹破延的商队转了一圈。

货物没有任何问题,普通货色。

十五个伴当都是胡人,紧腿裤,尖头鞋,年纪都与曹破延相仿。

他们各自牵着一峰骆驼,默不作声,但肩膀都微微紧绷着。

&ldquo这些家伙很紧张。

&rdquo老吏暗自做出了判断,提起笔来,打算在过所上批上一个&ldquo未&rdquo字&mdash&mdash意思是这个商队身份存疑,得由西市署丞做进一步勘验。

可笔未落下,却被一只大手给拦住了。

老吏抬头一看,发现一个浓眉宽脸的汉子,正在冲他微笑。

&ldquo崔六郎?&rdquo 这个人在西市是个有名的掮客,人脉甚广,举凡走货质库、租房寻人、诉讼关说之类,找他做中介都没错。

所以他虽无官身,在西市地面儿却颇吃得开。

崔六郎笑眯眯道:&ldquo还没吃朝食吧?我给老丈你捎了张饼。

&rdquo然后递过去一张热气腾腾的胡麻面饼,正面缀着一粒粒油亮的大芝麻,香气扑鼻。

老吏一捏,发现在面饼的反侧深深压着一枚小小的直银铤。

他暗自掂量了一下,怕不有二两,虽不能做现钱,但也能给闺女打支好簪子了。

&ldquo这几位朋友头一次到长安来,很多规矩都不清楚,还请老丈通融。

&rdquo崔六郎压低声音道。

老吏略作犹豫,还是接过面饼,然后在过所上批了个&ldquo听&rdquo,准许入市。

崔六郎叉手致谢,转过身去,流利地说了一连串粟特语。

曹破延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,既无欣喜也不兴奋。

在崔六郎的带领下,那支小小的驼队顺着槛道鱼贯进入西市。

过了槛道,迎面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,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条宽巷的两侧皆是店铺行肆。

从绢布店、铁器店、瓷器店到鞍鞯铺子、布粮铺、珠宝饰钿铺、乐器行一应俱全。

这些店铺的屋顶和长安建筑不太一样,顶平如台&mdash&mdash倒不是因为胡商思乡,而是因为这里寸土寸金,屋顶平阔,可以堆积更多货物。

此时铺子还未正式开张,但各家都已经把幌子高高悬挂出来,接旗连旌,几乎遮蔽了整条宽巷上空。

除夕刚挂上门楣的桃符还未摘下,旁边又多了几盏造型各异的花灯竹架&mdash&mdash这都是为了今晚花灯游会而备的。

此时灯笼还未挂上,但喜庆的味道已冲天而起。

&ldquo咱们长安呀,一共有一百零八坊,南北十四街,东西十一街。

每一坊都有围墙围住。

无论你是吃饭、玩乐、谈生意还是住店,都得在坊里头。

寻常晚上,可不能出来,会犯夜禁。

不过今天不必担心,晚上有上元节灯会,暂弛宵禁。

其实呀,上元节正日子是明天,但灯会今晚就开始了&hellip&hellip&rdquo 崔六郎一边走着,一边为客人热情地介绍长安城里的各项掌故。

曹破延左右扫视,眼神始终充满警惕,如同一只未熬熟的猛鹰。

周遭马骡嘶鸣,车轮辚辚,过往行旅都在匆匆赶路,没人留意这一支小小的商队。

两人走到十字街正中。

崔六郎停下脚步:&ldquo接下来咱们去哪儿?是寻个旅舍还是阁下有挂靠的店家?&rdquo曹破延从怀中拿出一张折好的纸,递给他。

崔六郎先怔了怔,然后笑道:&ldquo原来您都订好了,来,往这边走。

&rdquo他伸直手臂,略带夸张地朝右边一指,抬腿前行,其他人紧随其后。

曹破延并不知道,他和崔六郎的这一番小动作,被不远处望楼上的武侯尽收眼底。

望楼是一栋木制黑漆高亭,高逾八丈,矗立在西市的最中间,在其上可以俯瞰整个市场的动静。

楼上有武侯,这些人都经过精心挑选,眼力敏锐,市里什么动静都瞒不过他们。

崔六郎、曹破延从入市开始,就一直被望楼严密地监视着。

看到崔六郎的手势,一名武侯直起身子,拿起一面纯色黑旗,朝东方挥动三下,并重复了三次。

两个弹指之后,望楼东侧三百步开外的另外一座望楼,也挥舞起了同样的黑旗;紧接着,更东方的望楼也迅速做出了响应。

就这样一楼传一楼,不过数十个弹指工夫,黑旗的讯息已跨越了一条大街,从西市传到了东边一坊开外的光德坊内。

光德坊的东北隅是京兆府公廨,旁边便是慈悲寺。

在两者之间,夹着一处不起眼的偏院,这里原本是孙思邈的故宅,不过如今药王的痕迹全没了,取而代之的是肃杀气氛,院子里竖起一栋高大的黑色大望楼,比其他望楼要高大许多。

楼上武侯看到远处黑旗舞动,在一条木简上记下旗色与挥动次数,飞快朝地面掷下。

楼下早有一名高壮的通传接住木简,一路快跑,送入三十步外的一座轩敞大殿。

大殿正上方高高悬着一块金漆黑木匾,上书&ldquo靖安司&rdquo三字楷书,书法丰润饱满,赫然是颜真卿的手笔。

一进殿,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长安城沙盘。

赤黏土捏的外郭城墙,黄蜂蜡捏的坊市墙垣,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条大街排列严整如棋盘,就连坊内曲巷和漕运水渠都纤毫毕现&mdash&mdash当然,唯独宫城是一片空白&mdash&mdash旁边殿角还有一座四阶蟠龙铜漏水钟,与顺天门前的那台铜漏同调。

俯瞰此盘,辅以水漏,如自云端下视长安,时局变化了然于胸。

沙盘旁边,两位官员正在凝神细观。

老者须发皆白,身着宽袖圆领紫袍,腰佩金鱼袋。

少年人脸圆而小,青涩之气尚未褪尽,眉宇之间却隐隐已有了三道浅纹,显然是思虑过甚。

他穿一袭窄袖绿袍,腰间挂着一枚银鱼袋,手里却拿着一把道家的拂尘。

通传跑到两位官员面前,持简高呼,那洪亮的嗓门响彻殿内:&ldquo狼入西市,已过十字街!&rdquo 官员们没动声色,身旁一名美貌女婢向前趋了一步,拿起一杆打马球用的月杖,将沙盘中的一尊黑陶俑从西市外大街推至市内,与崔六郎、曹破延所处位置恰好吻合。

殿内稍微沉寂了片刻,年少者先开口探询:&ldquo贺监?&rdquo连问数声,老者方才睁开眼睛:&ldquo长源,你是怎么安排的?&rdquo 年少者微微一笑,用拂尘往沙盘上一指:&ldquo崔器亲自带队,五十名旅贲军已经布置到了西市之内。

一俟六郎套出消息,崔器马上破门捉人。

外围,有长安县的不良人百余名把守诸巷;西市两门,卫兵可以随时封闭。

重重三道铁围,此獠绝无逃脱之理。

&rdquo 随着拂尘指点,女婢飞快地放下一尊尊朱陶俑。

沙盘之上,朱俑转瞬间便将黑俑团团包围,密不透风。

&ldquo这些狼崽子以为装成粟特胡商买通内应,就能瞒天过海,殊不知从头到尾都是咱们在钓鱼。

以有心算无心,焉有不胜之理?&rdquo少年人收回拂尘,下巴微昂,显得胸有成竹。

老者&ldquo嗯&rdquo了一声,重新合上眼帘,不置可否。

每隔一小刻,大嗓门的通传就会从外面跑进来,汇报崔六郎和曹破延的最新动向。

&ldquo狼过樊记鞍鞯铺,朝十字街西北而去!&rdquo &ldquo狼过如意新绢总铺,右转入二回曲巷!&rdquo &ldquo狼过广通渠三桥,拐入独柳树左巷偏道。

&rdquo 女婢手持月杖,不断挪动黑俑到相应位置。

曹破延的行走轨迹,形象地呈现在两位主事者眼前:这支商队正离繁华之地越行越远,逐渐靠近市西南的独柳树。

独柳树是西市专门处斩犯人的场所,商家嫌不吉利,多有远避,是以四周人越来越少。

年少者微一侧头:&ldquo徐主事,那附近有什么建筑?&rdquo 在两位官员身后,环绕着十几张堆满卷帙的案几,数十名低阶官吏都在埋头忙碌着。

一个微胖的中年书吏听到呼唤,连忙放下手中书卷,跑到沙盘前。

他的视力不是很好,需要费力地趴在边缘前探身子,才能看清黑俑所在。

徐主事略一思索,立刻如诵书一样答道:&ldquo东北巷,地势多洼下湿,只设有十六个货栈,旁接广通渠。

开元十五年曾遇暴雨,渠水暴涨,三名胡商的存货悉毁,价五千贯&hellip&hellip&rdquo他的记忆力相当惊人,随口答出,全无窒涩。

年少者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:&ldquo这十六个货栈,附近可有出口?&rdquo &ldquo哎哎,没有,不过&hellip&hellip&rdquo 恰好在这时,通传又闯入大殿,打断了他的话:&ldquo狼入丙六货栈,未出!&rdquo 殿内的气氛一下子被这条传文给挑动起来,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沙盘。

&ldquo就是这里了!&rdquo年少者眼神霍然发亮,&ldquo传令崔器,准备行动;不良人即刻清场货栈外围,不许任何人进出。

西市二门随时待命。

&rdquo一条条简短有力的命令从他嘴里发出,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。

通传记下命令,飞快地离开殿内。

年少者双臂撑住沙盘边缘,身子前倾,望着黑陶俑喃喃自语: &ldquo我倒要看看,这些突厥的狼崽子来长安城,到底想干什么。

&rdquo 命令从靖安司大殿上传到望楼。

然后通过一系列旗语,迅速跨越大街,传回到西市的北侧望楼上。

武侯把旗语抄在木简上,抛到楼下,同时大喊道:&ldquo崔旅帅,接令!&rdquo 木简还未落地,就被一只大手牢牢捏住。

抓住木简的是个身材高大的虬髯大汉,此人胳膊粗得像一道梁木。

他接过木简,迅速扫了眼上面的命令,精神一振,立刻回头大吼道:&ldquo全体集合!&rdquo 从他身旁的仓房里,五十名旅贲军的士兵迅速鱼贯而出。

他们个个身披墨色步兵甲,手持擘张寸弩,腰悬无环横刀,其中十人还斜挎长弓。

整个列队集合的过程中,没有人说话,只听见沉闷的脚步声和呼吸声。

崔器阴沉着脸扫视一圈:&ldquo目标在丙六货栈,先围后打,尽量留活口。

一会儿都机灵着点,谁也别给旅贲军丢脸!&rdquo说完一挥手,朝外面跑去。

士兵们五人一排,紧紧跟随着主将,开始时小跑,然后急速奔跑起来。

他们轻车熟路地掠过十字街,钻进曲巷,朝着西市南坊而去。

沿街的客商看到街上突然尘土飞扬,跑过这么多军人,都露出惊骇之情。

还没等他们交头接耳,又有大批不良人走过来,要求各商铺暂时关闭大门,街上的行人也被请进临近的店铺休息,任何人都不准离开。

在西市的东西两个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挣宠

内容简介:他踩他于脚底,蔑视,嘲讽,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爷,而他,只是他花钱雇来的保镖,人卑命贱。  四年辗转,再次相遇,他成了默默无闻,衣食拮据的劳动下层,而他曾最瞧不起的那个男人,已然站在了权势巅峰!  少爷,你知道我找你多久?呵呵,整整四年!  你放手!!  (挣,非争,是挣扎,挣脱的意思。小哈读者群号: 344209364) /

过度反应苏夏

哦和四年前相b,苏夏唯一没有长进的大概就是那三杯就倒的酒量。醉意朦胧,光影模糊,她似乎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。“啧,你还要盯着人家看多久?熟人啊?”“就看看,不认识,”苏夏回头,笑意不减,“小哥哥?拜托,他这个年纪你都可以叫声叔叔 /

她见青山(婚后)

no1八????不太有钱的缉毒警察??白富美小作精林杏子人生里最丢脸的两件事都和同一个人有关。高一那年,她明明是先不轨的人,却又傲娇做作,“我是千金大小姐,你是穷光蛋,我们之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,除非…… /

大小剑师

以剑作画,青年张禾只求无愧本心,拔剑无悔。他喜欢美好的存在,所以女人从来都不会影响他拔剑的速度。/

都市之璀璨人生

赵雪凝今年31岁,在一家合资公司做个白领,这个年纪正是成熟有韵味的时候。​我对妻子很了解,所以我也笑着让妻子紧张排斥的心里平静下来。当我把话语说完之后,可以看得出妻子没有刚才反应那么强烈了,只不过还是纠结着。 /

关于她不知道的23件事

《关于她不知道的23件事》是一部十分受读者欢迎的小说,最近更是异常火热。《关于她不知道的23件事》小说主要讲述了忱意司悬的故事,同时,忱意司悬也就是这部小说里面的男主角和女主角。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直亲密,而是有跌跌宕宕的起伏,甚至一度陷入冷战之中。不过一起经过许多的故事,最终还是得到了甜蜜的结局。/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
2.561445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