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二章 朱元璋的理想(4/5)

白处。

图四·8嘉兴县的黄册底稿示意图 从读者角度来看,这实在是粗制滥造,可对研究者来说,却是个大惊喜。

因为这批旧纸,正是黄册的“清册供单”——这个接下来会细说,上面详细记录了嘉兴一些人家的黄册登记状况。

从这份黄册底稿能看到,黄册的主要内容和户帖差不多,每户人家有几口人、籍贯、性别、年纪、与户主的关系、事产多少等等。

其中也有几个奇怪的术语,比如“旧管”“开除”什么的。

这个地方,就是户帖和黄册的第二个决定性不同。

户帖是静态档案,它体现的是洪武四年的户籍状况。

但人口会增减,财产会变化,黄册每十年一造,必须体现出这种变化趋势。

所以黄册里的户籍,多了四柱分项,分别是:旧管、新收、开除、实在。

“旧管”指的是上次造册的人口和事产数字,“新收”指本次造册新增数,“开除”指本次造册减少数,“实在”是本次造册时的现有数字。

举个例子吧,比如前面那个王阿寿一家,在成化八年(1472年)的黄册登记中,是一家五口人:他,他老婆,膝下一男一女,上面还有一位祖母。

官田二分二毫,民田五分。

到了成化十八年,黄册要重新登记了。

官府户房小吏跑来他家里,先调阅成化八年的旧档,写下“旧管”数字:人口五口,田地七分二毫。

小吏询问了一下,得知王阿寿的媳妇在成化十二年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,便开列了“新收”一项的数字:人口加一。

然后他又得知,王阿寿的祖母在成化十二年去世了,而且在成化十六年卖了三分地给邻居。

这些都属于减少,于是小吏又开列了“开除”一项:人口减一口,田地减三分。

一番加减之后,小吏最终写下了“实在”一项:人口五口,田地四分二毫。

这就是成化十八年王阿寿家最终落实在档案上的数字。

等到下一个十年,也就是弘治五年(1492年),上一届的“实在”,就变成了这一届的“旧管”,再进行新一轮的加减,如此循环往复。

旧管+新收-开除=实在,这么一个公式。

这个“四柱之法”,本来在湖州小黄册里是没有的。

在试运行的过程中,朝廷发现监控力度不够,朱元璋就把里甲制的创始人——刑部尚书开济叫过来,问他怎么办。

开济稍动脑筋,回答道:“以新收次旧管,则清矣。

”一句话,就道出了四柱的本质。

你想作弊,想把这一期数字改了?可官府调出你从前的档案,前后四柱一对,便能发现数字有问题。

有了四柱之后,每一期数字,都和前后两期数字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,动一处,则牵连全体。

这么一来,朝廷不只掌握了你家的现状,还控制住了过去和未来,控制力度空前强大。

这招太狠,一经推行,从此“人户以籍为定”,老百姓再也翻腾不出什么浪花。

顺便说一句,开济这个人,实在是个国初管理方面的天才。

除了里甲制和黄册四柱之外,他还一手建起了大明官员的KPI(关键绩效指标)考核制度,给每个部委的文书处理都定下一个程限,根据完成情况来评判功罪。

结果“数月间,滞牍一清”,大得朱元璋褒奖。

从此以后,凡是涉及田赋、诉讼、河渠工程之类的大型项目,朱元璋都把开济叫过来咨询。

而开济也没让他失望,“济一算画,即有条理品式,可为世守”,可谓是明初管理学第一人。

不过开济这个人,算是酷吏,曾拟定过一部反诈伪法,极其严苛细致,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,嘀咕说你这是张密网以罗民啊。

开济本身的性格有问题,加上自古管考勤的人从来都不受同事待见,其他官员逮到机会就拼命黑他。

有一次,开济牵涉一起官司,御史趁机上书,说这家伙每次都是带两份相反的奏章觐见,听天子口气意向,再拿出合意的一份呈递,以此邀宠。

朱元璋最忌讳的,就是下面的人耍心眼,一听你连老子都玩,直接把他给弃市了。

带两份奏章上朝这种事,不是开济这种脑子,还真想不出来。

咱们说回黄册。

黄册里面,其实还隐藏着第三个细节。

黄册里会记录一户的土地状况,比如王阿寿一家有七分二毫官民田地,其中二分二毫官田是从官府租的地,还有五分自家的民田——这和户帖是一样的,只记面积,不写田地位置、形状和肥瘠程度。

不过黄册比户帖多了一项税赋记录,田地下面,夏税多少、秋粮多少,写得清清楚楚。

前面我们说了,朱元璋怕步子迈太大,所以推行户帖时,并没有顺便清查土地,可是他一直惦记着这件事。

黄册里多了土地税赋一项,说明朝廷终于要开始啃最艰难的一根骨头了。

当年形势不稳,土地清查必须缓行。

此时的局势,已经和洪武四年大不相同。

有了里甲制和黄册保驾护航,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空前,可以开始搞鱼鳞图册了。

《明史·食货志》里记载:“洪武二十年,命国子生武淳等,分行州县,随粮定区。

区设粮长四人,量度田亩方圆,次以字号,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,编类为册,状如鱼鳞,号曰鱼鳞图册。

”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很多有趣的信息。

第一是时间。

洪武二十年开始造鱼鳞图册,这距离黄册正式编成已经过了六年,怎么朝廷工作效率这么低? 其实这赖《明史·食货志》说得不清楚。

丈量土地是一项持续时间很长的工作,不可能一纸公文下去,立刻就能得到结果,前期有大量准备工作。

黄册制度之所以推行得那么顺畅,是因为户帖制铺垫了足足十年。

同样道理,洪武二十年开造鱼鳞图册,也不是突然之举。

之前六年,朝廷一直在各地积极筹备。

明代的鱼鳞图册是记录一块块田地的档案,档案包括每一块地的所属、方位、面积、形状等基本信息,还要写明地形、四至、肥瘠种类等等。

如果土地涉及买卖分割,还要填写分庄。

如有佃户耕种,亦要一一标明。

旁边附有档案编号和地内桥梁、山川、河流等情况。

这还只是一户的信息。

十户的鱼鳞图册要合成一份甲合图,十一份甲合图再合成一里之总图,一乡的若干里总图汇聚在一起,交给县里。

县里再一次合图汇总,上交州、府乃至户部。

可见打造鱼鳞图册的繁剧程度在户帖和黄册之上,绝非一蹴而就。

《徽州府志》曾提及:“洪武十五年壬戌,遣官量田,定经界。

”足以证明,鱼鳞图册的准备工作,从洪武十四年到洪武二十年之间,从未停歇过。

洪武二十年修造的鱼鳞图册,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罢了。

图四·9鱼鳞图册示意图 第二个有趣之处是主持者。

此人叫武淳,头衔是国子生。

国子生就是国子学的学生。

国子学是明初的中央最高学府,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。

洪武元年,朱元璋“令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文义者并充学生”“择府、州、县学诸生入国子学”。

洪武十四年,他在鸡鸣山下设立国子学新址,并于次年改名叫国子监。

大家应该还记得,洪武初年,朱元璋无法推行鱼鳞图册的原因之一是专业人才匮乏。

所以他非常重视国子学的培训,将其当成政务储备人才的培训基地。

既然是政务储备人才,那么就不能只读圣贤书。

朱元璋做人务实,给国子学加了一条规矩,叫作“实习历事”。

它还有一个更明白的名字,叫作“监外历练政事”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周收藏榜25本
热门小说推荐

有两条蛇住进了我身体

修真界的顶级大佬体内一直养着两条蛇,他靠着体内的灵气与淫液把两条蛇养的通体发亮。后来他们发情期来了。原本乖巧的一对孪生徒弟,也闯进他的洞府中开始了以下犯上。双蛇就是双子本体,本体与人形 分开,但是能够感受到本体身上发生的一切。/

妇科男医

教师、护士、律师、学生……数不清的美女哭着喊着要我帮她们检查身体,真的好烦恼啊!/

被白月光的爸爸给睡了(1v1 SC)

韩瑟瑟准备把自己打包送给白月光周以泽,她药都下好了,结果那药却被白月光的爸爸周景深给喝了。然后她就被qi大活好的爸爸一路…… /

大小剑师

以剑作画,青年张禾只求无愧本心,拔剑无悔。他喜欢美好的存在,所以女人从来都不会影响他拔剑的速度。/

人蛇

陆沅随父亲的科研团队出发,在神秘小岛寻找未知的新物种——半为人,半为蛇的人蛇。后来她发现,它们有着极高智商,更是从骨子里散发着占有和掠夺……这就是一个双jj霸道鬼畜人蛇囚禁强x小萌妹的剧情+h暴故事 /

陶软顾之洲

我想c你。”一切的改变就是从陶软收到这条信息开始。从此以后,陶软每晚都会被拖入有真实体验的梦境,被 /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
0.044426s